左:PAUL 右:ADAM
總覺得把URBAN經營到現在,
感覺上我們是創作者 但其實更像是革命家
創作背後的故事總是有著汗水,但若能用設計的力量,傳遞一些提醒,再累也無妨,因為這是我們的使命。
ADAM
設計工作者,本名黃冠乾,1981年生,台北人,曾擔任室內設計師、紀錄片導演、婚禮攝影師、平面及產品設計,大學與研究所階段在高雄生活近7個年頭,2017年決定與PAUL在高雄,合力開設「URBAN」主題設計空間,店裡營造出12種不同風格的空間,也就是有著十二種民宿的小旅行等待著大家。
PAUL
空間經營者,本名黃柏祥,1983年生,台南人,去美國ASU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拿到AECP學位,回台在高雄創立旅宿連鎖,手上經營著高雄里昂‧羊角村‧URBAN三間民宿。預計2018年會將台南七股的老家屋進行改造。
問:ADAM 何時開始做空間設計?你如何挑選這樣的經營模式呢?
A:第一次接觸是在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,剛開始是朋友從大陸回來台灣創業,也就是日租型青年旅館,設在台北車站的京站旁,由於地小人稠,業主希望我設計的越擠越好,旅客越多越好…但我覺得這個方式不好,因為這樣會為了營利而忽視的旅客休息的權利,所以我後來並沒有幫他這個忙。反倒是到了美國認識PAUL之後,我們的美感與理念一拍即合,所以我們回到台灣之後分別合作了高雄里昂、羊角村….,後來附近有些民宿如雨後春筍冒出,開始覺得有一點匠氣,於是我們開始想花些巧思,做出讓人驚喜的空間,那是我們想帶給別人不一樣的地方。
問:為什麼要做民宿?
A: 其實沒有打算作民宿,而是想有機會跟人有所連結,因為我覺得我們最大的風格就是這些經營的人。能給人幸福感,就是一大賣點。幸福感…怎麼說呢?應該就是像家一樣的安定感。雖然,我們之前的民宿其實都很紅,可是我覺得這些民宿主人「生活上的事」沒有被講的很完整, 沒有被交代清楚,因為它需要很長時間的認識才能逐漸熟悉。所謂「生活上的事」, 像是去高雄中正技擊場打球、練拳、唱歌聊天,當好萊烏電影的臨時演員、訐譙三字經之類,然後這是我認識的他,他也願意讓我認識的他透過鏡頭表現給大家看。
問:請問PAUL,URBAN到底吸引什麼樣的人來住啊?
PAUL:我分成三種,第一種就是喜歡住民宿、喜歡設計感的人,這很好理解;第二種和第三種是台灣其它民宿很難抓到的客群,是高雄當地人和外國人,我們有一成的客人是高雄人;然後我們一年可以接5~6個國家的客人,這是非常特別的一點。美感不分國界,當設計與旅人產生互動,就是我們感到幸福的時刻。
問:那些外國旅客怎麼會知道URBAN啊?
PAUL:URBAN經營快2個月了,第一批當然是台灣人,然後台灣人帶外國人,再來是外國人帶外國人,透過外國朋友的部落格被外國媒體看到……。一開始是香港、澳門…日本,像因為我們有很多共同的外國朋友常常幫忙宣傳介紹高雄,因此很多外國人都知道高雄。國外媒體早就嗅到台灣在瘋老房子這件事,他們做了很多專題,證明這是一個值得開發的區塊。
問:請問PAUL,經營民宿和飯店有什麼不同?
PAUL:一般民宿和一般飯店是同類型的,我是做老房子的,做老房子民宿當然跟做一般民宿是不一樣的。一般民宿如果它是用新房子來做,它就有新的問題。飯店最大的問題就是五年後會開始折舊,一間飯店大概五年後才開始回本,前五年如果貪圖趕快回本,到了第五年你又開始要花錢維護,所以永無止盡,難回本。做新的民宿也會有這個問題,但老房子和老民宿抗折舊,像我們現在的老房子愈舊愈有價值,它就像古董一樣,懂得將垃圾變古董,那就是很棒的一種生活視野。
問:這幾年做老房子民宿,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?
ADAM: 我必須不斷的進步,不能原地踏步,所以我整理了過去出國參訪各地建築的經驗,看人家怎麼作。但其實服務才是最難的,所以我現在把品牌定義在服務這件事情上。
問:這兩個月感覺很忙,有想過用企業模式來經營嗎?
PAUL:我覺得「小」有小的可愛。我常常會反過來思考一件事,如果你用企業化的經營,那就跟以往到現在的人都一樣,但是現在經濟不景氣,就是因為用以前的方式經營導致現在的樣子,如果要跟現在不一樣,應該是要想辦法跟以前不同,而不是用一樣的方式經營。所以搞不好「地域性」才是未來的主流,以前是連鎖,現在是變區域,「做自己」 才有機會。
ADAM:我覺得PAUL講「小」這件事情很有意思,企業化經營的話不會是老闆當前線,「小」很重要的意思是直接面對消費者。我們這些開店的人都在前線跟消費者互動。
在外旅遊,我會選擇住民宿,很大的原因是可以直接跟主人接觸,而且我不用規劃路線,因為主人平常的生活就是我的旅行,我的旅行不是觀光旅線,而是這個民宿主人的生活圈。所以之前很多客人來,沒有準備今天要去哪裡吃,Check in的時候我就跟他說附近有什麼好吃的,那才是我們的私房景點與口袋名單,我覺得這就是很有魅力的地方。透過民宿主人勾勒出來的生活圈,就是他平常的生活經驗,這種旅行方式只有從民宿接觸得到的,無法從企業化經營的飯店或是旅館接觸得到的。雖然我覺得有一些飯店或旅館可能會嘗試這麼做,可是問題是它還是隔了一層,因為終究不是本人出來跟大家介紹。
問:聽你們這麼講,住民宿的人跟住旅館的人期待很不一樣?
ADAM:民宿其實有很多的細節是它必須隨著時間變化,而且那個變化是你必須讓你的客人知道,這個變化你必須來看你才知道。例如白天的瑞豐夜市,其實它四季都會變化,如果你這次是春天來,你難道不會期待下次秋天去夜市所看到的東西嗎?所以我們的房子必須有變化才可能讓人家一直想回來。
現在我們這種旅行方式的人現在有一種改變,我現在旅行不大蒐集住了多少地方,而是我在同一個地方感受多深。去旅行就是要放鬆,不是要趕場。
問:你們兩個其實都是有才華做大事的人,偏偏選擇做小事, 這似乎挺有趣的地方?
PAUL:別這樣說。這是我們贏其他國家的地方,當我在做小事的時候,我覺得他不懂我的得意,這種得意是你還在做大事,而我們已經成長到懂得「小」這件事情。這就是台灣的希望。如果你連根本都過不好的話,只想要做到很大,一定會出問題。我們現在開始慢慢做,可能暫時還看不出大成績,但十年後,搞不好就會有自己的規模了。
ADAM:台灣擁有非常非常自然的人情味,那個不是努力可以做來的。這種自然不拘才是人心需要的,在台南已經有了,而且已經很久了,高雄也是。這是大家都非常自然不刻意不匠氣,這件事情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。
PAUL: 從2010 年到現在,里昂一年才增加一棟, 每一棟民宿就像是一個小孩,很難養耶!我覺得做老房子民宿跟生小孩一樣,因為它是租的房子,孕育過程中有很多的事情很複雜,經營也很累,因為我們是小單位,請人也是有問題,要怎麼做,要怎麼請人,其實都是我們的下一個課題。如果選擇作小,就要把每個細節做好,不一定要大事,以前的小孩子可能立志說我要做大事,但是我覺得未來的小孩搞不好立志做小事,因為小事做不好怎麼做大事?
這裡的每一扇窗、每一面牆,
都是有故事的。
原來很多的老東西,在家裡面都有。
只是我們平常太習以為常,
放慢生活的步調,
檢視一下自己的周圍,
原來很多的東西也都是有故事的。